热性体质火气大比例高
根据中医观点,人之所以会生病,是因为外在环境与人体机制交互作用影响所致。外在环境的致病因子称为六邪或六淫,六邪源自大地的六气,即「风、寒、暑、湿、燥、火」;中医文献中,「火」会产生温暖、灼热、红赤、明亮、焦物、炎上、焚物、干燥等状态,而这也是引发火气的主要原因。元代名医朱丹溪认为人在16岁以前禀纯阳气,为热多也,而提出「阳常有余,阴常不足」一说,指的就是孩童的体质偏热性,容易阴虚火旺、虚火上升,尤其婴儿的免疫功能还不完备,易受外邪影响,因此许多宝宝都会有火气大的症状。
有句台湾谚语是「囡仔人尻川三斗火」,就是反映小儿火热的特质。另一方面,火的特质是会往上烧、飘忽不定,所以上火的宝宝会很好动、容易盗汗,感冒时发烧的比例也比成人高出许多。有些呼吸道过敏的宝宝半夜睡觉不自觉吞下鼻涕,鼻涕进入体内作用转为浓稠黏黄的状态,也是火的表徵之一。
上火部位心肝最常见
「火气」分为虚火与实火
虚火的来源是体内,另称虚症;实火则多半是外邪引发的相关症状,如细菌、病毒感染。虚火又可进一步分为「阴虚火旺」和「气虚火旺」两种症型,阴虚火旺的表现是口燥咽干、舌红无苔、体型消瘦、躁动不安;气虚火旺则会呈现身倦无力、舌淡苔薄、畏寒怕风、全身燥热。火气大的宝宝多半虚火实火交杂。中国医大附设医院中医儿科主任张东廸表示,虚火可用地黄、麦门冬等养阴的药补使其自然消失,实火则可以菊花、黄连等清热药材清除。中医有云「心肝常有余」,上火宝宝以心、肝两个内脏的「火」最常见,其症状分列如下:
心火:
「心主神明」亦称「心藏神」,也就是说心与精神思想有关,主掌情绪、睡眠。产生心火的宝宝容易哭闹、半夜翻来覆去睡不好。
肝火:
宝宝容易动怒、大吵大闹,也会口臭、便秘、拉肚子,此外也有专注力不佳、过动的症状
上文说到火气分为虚火与实火,虚火是自体产生,实火则多为外在病邪感染。由于火气大的宝宝多半虚实交杂,因此以下罗列的5项症状,除了中医观点,也请西医就病理角度解析上火的一些病症与治疗方式,提供妈咪参考。
皮肤干燥、红肿
中医说:
一般人坐在火炉旁通常会觉得口干舌燥,是因为火会把水蒸散,将润泽身体的脂质、水份带走,而让皮肤呈现干燥粗糙、红红热热的状态。皮肤干红的宝宝可能是干癣、脱皮甚至荨麻疹,建议摄取沙参麦门冬汤、一贯煎、六味地黄丸缓解症状。
西医说:
有些宝宝刚出生时皮肤特别红,有可能是「红血球增多症」,反映体内血红素浓度过高。有此种症状的宝宝血液会特别浓稠,容易引发黄疸。大里仁爱医院小儿科医师江明儒表示,引发多血症的原因包括宝宝甲状线机能亢进(或低下)、太晚断脐、在子宫内缺氧、妈咪血液经由脐带流到宝宝体内;此外,有妊娠高血压、妊娠糖尿病、子痫前症或有心肺疾病、住在高海拔区域的妈咪,也容易生出多血症的宝宝。双胞胎宝宝因为血液连通,两个宝宝出生後,一个容易贫血、另一个则因为接受另一个宝宝血液输注,会有血红素过高的症状。此外,有些宝宝出生1、2天後皮肤会出现一块块凸起的丘疹,此为「新生儿毒性红斑」,除了手掌和脚掌,会分布在身体各部位,其中又以脸、背、肚子最多。
新生儿毒性红斑为良性的皮肤红疹,是宝宝常见的生理症状之一,通常不须治疗,1周内即会痊癒。另有宝宝头皮、脸部、前胸长出会脱皮的红色斑块,脱皮处油油的、触感如同结痂,此为「脂漏性皮肤炎」,好发于出生1个月内的宝宝,症状大概会持续4~6个月。原因有一说是宝宝体内荷尔蒙仍高、体脂腺分泌旺盛,由于婴儿皮肤较敏感,所以会呈现看似发炎的状态。
有些人会为宝宝涂抹麻油以求缓解症状,但江明儒医师提醒,若以民间偏方治疗,宝宝有可能会恶化成蜂窝性组织炎。治疗脂漏性皮肤炎最重要的是清洁,妈咪在帮宝宝洗澡前,可于结痂处涂婴儿油搓揉帮助皮屑溶解,洗澡时再冲掉。假使症状严重,可至医院以低剂量的类固醇药膏佐抗霉菌的药混合治疗。
眼屎增多
中医说:
上火产生的眼屎会干干黄黄,不过中医师通常不会就此单一症状而判定宝宝上火,另须合并便秘、口舌干燥才能断定为火气大。如果宝宝出现眼屎多的症状,妈咪可熬煮桑菊饮或用菊花加甘草当茶饮给宝宝喝。
西医说:
宝宝晨起时眼屎、黄色分泌物增加,大多是鼻泪管阻塞。由于宝宝的鼻泪管较窄小,眼泪往下流时容易堵塞,早上起床便会出现黄色的分泌物,通常在1岁前就会自然缓解。
妈咪若要缓和宝宝眼屎增多的症状,可以指腹在宝宝内眼角往鼻子的方向轻轻按摩,一天按摩2~3次,每次3~5分钟,毋须点眼药膏或局部抗生素。假使超过1岁眼屎仍多,就要转到眼科由眼科医师用探针协助宝宝畅通鼻泪管。而眼屎增多也有可能是结膜炎,少数刚出生的宝宝因为经过产道时感染细菌而罹患结膜炎,须点眼药膏治疗。
稍大的宝宝则有可能罹患病毒型结膜炎,症状是眼睛红、眼屎多,并产生分泌物;感染腺病毒的幼儿还会有明显呼吸道症状,如发烧、喉咙发炎、咳嗽。江明儒医师指出,病毒性感染没有抗病毒药物,孩子须透过自体免疫力自我治疗。若宝宝眼睛发痒不断搓揉,宝宝即需点眼药水缓解不适感。
口臭、口舌生疮
中医说:
如果是还不会说话表达的宝宝,大多容易烦躁、不安哭闹,不肯吃饭或喝水,有些宝宝还会把手伸到口腔附近搅动。口臭的宝宝可以吃清胃散、保和丸;口舌生疮的宝宝则可服用玉女煎。
西医说:
通常出生3个月以下的宝宝嘴巴不易散发恶臭,但妈咪会发现宝宝口中的奶垢、舌苔很深,两侧内膜还会有白白的口疮。江明儒医师表示,宝宝嘴里积存奶垢并不代表火气大,而是平日没有做好清洁;有些妈咪以为宝宝长乳牙後才需要清洁,这是错误的观念,平时喂完奶後就应用干净的湿纱布为宝宝擦拭口腔。
有些宝宝会在舌头或嘴巴内侧黏膜出现白色疮斑,周遭呈现淡淡的红色,不仅刮不掉,用力刮还会流血,此为「鹅口疮」,是宝宝在通过产道时感染念珠菌造成的;早产儿、长期使用抗生素、类固醇的宝宝由于长期用药影响免疫力,特别容易罹患鹅口疮。江明儒医师指出,此症通常会自然痊癒;无法自癒的宝宝,妈咪可将抗霉菌药粉敷在口疮上。
3个月以上的宝宝嘴巴若发出臭味,可能是消化功能不佳,睡前最好不要吃太饱或吃太甜、太油腻的食物。另一方面,宝宝口臭也有可能是蛀牙、牙龈发炎;牙龈发炎常见的病症是「疱疹性齿龈炎」,症状是牙龈浮肿、嘴巴破洞,江明儒医师说「这就真的是火气大的徵兆了。」疱疹性齿龈炎一样可以自
然痊癒,但若影响到宝宝的三叉神经、眼睛、生殖器,就要以抗病毒药物治疗。此外,中耳炎、鼻窦炎、扁桃腺发炎同样会导致口臭,须以抗生素治疗。宝宝有口臭通常是因为没做好口腔清洁所致,除了前述说的长乳牙前就要以湿纱布清洁,妈咪也要注意别让宝宝含着奶瓶睡觉,有些宝宝会不知不觉含着奶瓶入眠,容易让口中增生细菌。
妈咪喂饭时也不要自己嚼烂食物再给宝宝吃,如此会将口中的细菌传播给宝宝。平时应给宝宝摄取充足的水份,切忌以饮料果汁代替。除此之外,提醒妈咪也别忽视三餐饭後及睡前刷牙、少吃甜食等老生常谈。江明儒医师表示,宝宝的许多口腔问题其实都是生理性因素,并非火气大或热症所造成,应辨明原因後对症下药才是上上之道。
腹胀、腹痛、腹泻
中医说:
宝宝因火气大所产生的腹痛、腹泻通常会比较酸臭,且来得又急又快,类似急性肠胃炎,通常会以葛根芩连汤治疗。
西医说:
「腹胀有可能是常见的新生儿肠绞痛」江明儒医师指出,约有20%的宝宝会出现这种症状,也就是说每5个孩子就有1个会罹患新生儿肠绞痛,通常出生10天以上到3个月的宝宝最容易发生,6周大的宝宝会达到最高峰,不过多半在4~5个月时症状就会缓解,只有少数宝宝会持续到6个月。
宝宝一般会在下午4点~6点时哭一次、半夜12点又哭一次,且哭的时间很长。妈咪要分辨宝宝是否为肠绞痛,可从宝宝哭闹时间来观察,假使宝宝一次哭闹超过3个小时、每周超过3天、连续超过3个礼拜,即可断定为新生儿肠绞痛。至于宝宝为何会产生肠绞痛,目前原因仍不明,但有几个观点,包括对乳糖耐受度不佳、协调性不足导致肠蠕动异常、对牛奶过敏而胀气、自身体质等。假使妈咪能哺喂纯母乳,可让宝宝肠绞痛的机率降至最低。无法喂母乳的妈咪则可改给宝宝摄取高度水解或低乳糖的奶粉,另外,含半乳寡糖或不含棕榈油配方的奶粉会减少粪便中的皂钙,让粪便不会过硬,减轻腹胀情况。
值得注意的是,有长辈会在宝宝肚子上涂抹胀气膏,以为宝宝不哭就是胀气消除了,但其实大部份胀气膏都含有薄荷脑,薄荷脑会抑止宝宝体内神经传导,因此宝宝停止哭闹是没有感觉,而非胀气真的消除了。有妈咪看到宝宝哭闹就忙不迭喂他吃东西,江明儒医师提醒,过量喂食会撑大宝宝的胃,且无助缓解肠绞痛。他表示,如要护理肠绞痛的宝宝,妈咪可将其抱在胸前做袋鼠式环抱,或顺时针按摩宝宝肚子、用温水毛巾擦拭宝宝身体,也可以带宝宝到发出规律低沉声音的家电旁,如烘衣机、洗衣机,透过规律的音频安抚宝宝。此外,妈咪也可以让宝宝坐在大腿上面向自己,轻拍宝宝的背部舒缓症状。
大便干结
中医说:
上火宝宝的粪便通常又干又硬,非但不容易解,解出来的量也不多,呈现一颗颗羊屎状。对于这类便秘、大便干结的宝宝,医师除了教导爸妈卫教知识,一般会给予滋阴清热、清火的药材如麻子仁丸,增液汤。
西医说:
许多年纪大的长辈发现宝宝粪便酸酸黄黄便认定是火气大,但如果是喝母奶的宝宝,因为母奶好吸收又富含益生菌,有助肠道蠕动,粪便本来就会酸黄或呈现绿色,此时若让宝宝服中药不喝奶,反而会让宝宝因为热量摄取降低而影响排便,罹患黄疸的机率也会增加。另一方面,因为母奶好吸收,纯母奶宝宝出生3个礼拜後粪便会愈来愈少,可能1、2个礼拜都不会解便,但只要宝宝生长状况良好,活动力、饮食都正常,妈咪毋需太过担心。
妈咪也许会问,既然如此,该如何分辨宝宝是否便秘?江明儒医师表示,当宝宝有便意却一直大不出来、解便时感到疼痛、粪便呈现干硬状甚至带血,就可以确定为便秘。便秘原因有几种,首先是摄取的奶量不足,譬如宝宝一天需要喝1,000cc的牛奶,妈咪却仅给他喝800cc,水份被身体全部吸收,大便自然会干结。再来牛奶泡得太稀也会导致便秘,因为营养摄取不足、纤维质少,粪便就难以组成;有妈咪看宝宝便秘就将牛奶调稀,希望让宝宝摄取多一些水份帮助排便,但牛奶愈稀宝宝就愈拉不出来,形成恶性循环。摄取充足的水份固然重要,但牛奶是主食,不可与水混为一谈。此外,牛奶或副食品中如果添加过量的钙、铁也有碍排便。
要解决宝宝大便干结、便秘的问题,可依年龄分为两部分来看;尚未开始摄取副食品的宝宝每天喝奶的时间、份量应固定,牛奶不可过浓或过稀,若以一汤匙奶粉泡30cc计算,如果宝宝要喝180cc的牛奶,应泡6汤匙的奶粉。开始食用副食品的宝宝,可多吃富含纤维质的食物,如苹果泥、香蕉泥、蔬菜泥等。有妈咪担心孩子营养不足,便每日熬大骨汤煮稀饭,却忽略饮食均衡才是发育的关键。如果宝宝的饮食没有上述问题,却仍持续便秘,医师会开立软便剂协助排便,也有研究显示配合益生菌可以改善便秘情况。
饮食护理避免热性食物
上火的宝宝要少吃芒果、龙眼、荔枝等火热性质的瓜果;起司、巧克力等高热量精致食品或天妇罗、鸡块、薯条等油炸烧烤类食物也要避免。此外,辛辣刺激的火锅料由于加入许多辛香料,宝宝容易口干舌燥,最好不要吃。清除实火可摄取西瓜、莲雾、梨子、橘子、番茄、萝卜、芹菜、白菜等寒凉类蔬果;妈咪也可以熬煮清淡的蔬菜粥给宝宝吃,但注意不要放入葱、蒜等辛香料。中药药材中的百合也有助宝宝降火。
喝牛奶上火的宝宝通常是因为对乳蛋白消化不良而引发过敏。张东廸主任表示,关于牛奶中的乳蛋白是否含有过敏原,虽然近年成为各方争论的焦点,但国际文献的确有记载相关论述。有些宝宝不容易消化牛奶中的蛋白质,一旦积存体内便会引起发炎症状,即为「火」,建议妈咪,宝宝若已经开始吃副食品,可以多摄取米浆、糜状食物,逐渐将牛奶的比例降低。也因为过敏会产生「火」的症状,妈咪在为宝宝制作副食品时,最好避开一些容易引发过敏反应的食物如虾子、螃蟹、花生或坚果。
护理6大常见问题
只给宝宝喝凉茶、吃水果降火
寒凉类蔬果的确对消除火气有帮助,但不宜摄取过多。而市面上凉茶种类繁多、成份各异,婴幼儿肠胃尚未发育完全,若饮用过于寒凉的茶,对身体有害而无益,建议向专业的中医师谘询再行选择。
拿自己降火气的药给宝宝吃
成人与婴幼儿所服用药物的种类及份量本来就不同。在种类的部份,以开给成人的清热中药是黄连为例,幼儿则是黄芩;量的部份,成人以克为计算单位,宝宝则以零点几克计算,剂量相对较低。宝宝服用成人吃的药十分危险,应去医院给医师诊断後再拿药。
自行到中药房抓药
火气也分虚火或实火,假设宝宝为虚火,则应用「补」而非「泻」的药方,倘若家长不分虚火实火,一味采取降火气的药,没有对症下药,反而可能伤害宝宝。
只有夏秋两季才会火气大
虽然夏季因为外在环境炎热,导致身体较容易出现「火」的特质,但其实一年四季都有可能火气大,个人体质也会左右火气在何时产生。
宝宝腹泻是着凉而非上火
大多数妈咪看到宝宝拉肚子,直觉反应就是宝宝肠胃炎或着凉了,却忽略有可能是上火症状之一。如果宝宝在潮湿的环境下出现体内发热的症状,内热会因为湿气作用无法排出体外,导致「内火」旺盛扰乱排泄系统,使宝宝腹泻。
皮肤发黄是火气大的徵兆
常听老人家说「囡仔有火」指的是宝宝皮肤发黄,但其实脸上发黄的宝宝有可能是新生儿黄疸。黄疸分为生理性与病理性;生理性黄疸的黄疸指数最高不超过15,每小时增加速度小于0.5,除了皮肤、眼白泛黄外,没有其它症状,通常会在1~2个礼拜後逐渐消退。病理性黄疸的黄疸指数通常超过15,每小时增加速度大于0.5,或宝宝出生24小时内即看到明显的黄疸,足月儿黄疸症状持续1~2周、早产儿症状持续2~3周就可视为病理性黄疸,原因包括胆红素过多、胆红素排泄不良、新生儿感染等。妈咪如果发现宝宝伴随腹胀、腹泻、发烧、呕吐、活力变差、小便变浓茶色,须立即带宝宝就医。
黄疸宝宝切忌喝太多水
有些长辈看到宝宝脸上黄黄的以为是火气大,就给宝宝喝大量的水,但反而会导致黄疸恶化。
大量喝水有助宝宝降火
妈咪要预防宝宝上火应从基本的饮食、生活习惯做起,避免给宝宝吃高糖、高热量的食物。假使宝宝出现火气大的症状,由于人体自有一套排毒机制,会藉由呕吐或拉肚子将细菌、病毒排出体外,宝宝体内的火与热会藉由小便排出,因此喝水也是把中医说的「邪」排出体外的方法之一。
另外,张东廸主任提醒,有些妈咪为了去除宝宝的胎火,自行抓取黄连、五宝等药材熬煮,但这两类药材过于苦寒,不一定适合婴幼儿。妈咪如发现宝宝有火气大的徵兆,应谘询专业医师才能对症下药,让宝宝获得最妥善的护理,育儿网查找相关信息。
《如何辨别宝宝上火?婴幼儿上火有哪些症状?》更新日期为:2024-09-29 21:22:35;由本站小编进行发布,目前浏览的小伙伴达到206,感谢你们的支持,后期1234啦小编会继续为大家更新更多相关的文章,希望广大网友多多关注1234啦知识百科栏目,如果觉得本站不错,那就给我们一个分享的支持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