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“工具人”是种怎样的感受?如果让你为了生孩子提前走出校园,你愿意吗?中国的生育率已经低到了令人“捉急”的地步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近日,梁建章等专家发布了《中国教育和人口报告2022版》(学前和基础教育篇)。这份报告提出,可以通过取消中考、缩短中小学教育学制2年等手段来提高生育率。
此言一出,立刻招来了网友热议:“教育都要缩减,真是可悲”“生育率低是因为这个吗?”“有孩子的家长觉得有道理” ……
诚然,这是用另外一种视角来看国内的低生育率问题,说的是中国家庭在教育上花费的时间和经济成本,抑制了生育意愿。梁建章等专家的逻辑是,孩子的升学和考试压力太大了,造成了教育的过度内卷;教育的过度内卷,让家长不得不投入大量时间和金钱;家长需要在教育上过高投入,成为一只“拦路虎”,让人不想生。
因此,这份报告在开头就提出了两个消灭“拦路虎”的重要措施:取消中考,避免过早的教育分层;缩短中小学教育学制2年,提升教育的整体效率。
然而,他们还提出,这两项措施有一个更大的好处。现在,人才的黄金创新年龄与女性的黄金生育年龄都是30岁左右,二者产生了冲突。如果取消中考(可以节省一年的复习时间)和缩短学制,大部分人就能够更早地进入社会,有更多的时间生娃——尤其对于女性来说,将达到提升10%-20%生育率的效果。
看起来数据充分,还满满人文关怀,但仔细推敲,取消中考与缩短学制,是不是真能减轻教育压力?
考试制度实行多年,国内教育早就形成了不断内卷的漩涡。取消中考,并不会让大家从此变得 "佛系" 。比如《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》发布后,学生的考试成绩、名次等信息只能本人和家长知晓,但课业辅导班依然长盛不衰。在已经习惯考试制度的人看来,一旦“放开”了中考,高考前的竞争反而增加了。加上上学的时间缩短了两年,课业压力更大了,说不定,还会促进内卷。
归根结底,教育压力的根本来源,是目前教育资源的不均衡。这份报告中也提到,中国在小学到高中的公共教育开支占GDP的比重在世界各国中处于较低水平——也就是说政府对基础教育的投资还远不够多,我们需要国家投入资金,来努力拉近各个地区和学校之间的差距。
总之,在义务教育阶段,孩子仍然是一只“吞金兽”。如果孩子被分配到一个资源基础较差的高中,家长难道会如释重负吗?因此,在基础教育资源未得到更大提升,未实现均等化之前,取消中考和缩短学制未必能减轻各方的压力。
另外一个问题,为生育率减少中小学生在校的学习时间,这样的做法可取吗?乍一听,这种说法让人不由产生了一种成为“工具人”的悲哀。
2020年,教育部官网在对全国人大代表建议的答复中说:“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和普通高中共12年的课程设置是经过长期实践、反复调整后逐步建立的,符合目前国际上普遍做法,基本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的社会、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,基本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认识规律。”
一项对儿童身心健康有益的教育学制,怎么能因为“要生育”而修改呢?
早在2016年,21世纪教育研究院在北京召开“基础教育学制改革研讨会”时,与会专家就一致反对“缩短基础教育学制”的建议。教育专家认为,12年基础教育学制是世界通行的学制,也是培养一个孩子身心成熟的必要时间。人的成长分为身体和心理两方面,12年基础教育是慢速成长,并非把成才作为唯一目的。缩短学制,让大量心理尚不成熟的孩子进入社会,并不科学。
拔苗焉能助长?面对低生育率,世界各国普遍采用多种鼓励方式。通过给予产假等假期保障、现金补助等经济补贴、完善幼托服务体系、为女性提供更多就业支持等,来提升居民的生育意愿。
毫无疑问,教育压力的确是压在生育率上的一座大山,我们需要在继续加大教育投入的同时,大胆改革现有的教育制度,在未来就学人口放缓甚至下滑的趋势下,以教育效率的提高反哺生育进度。比如在学段的划分上做多种尝试,如“小学5年初中4年高中3年”或者“小学4年初中4年高中4年”等等。更重要的是,应当调整课程架构,改变教育理念,提升我们的教育培养模式,让学生在基础教育中有足够的自主选择性,不是为了考试而考试,因材施教,因材受教,从而真正减少内卷。
也许,这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做法。
《中国的生育率已经低到了令人“捉急”的地步 缩短教育时间能提高生育率吗》更新日期为:2024-09-29 21:23:31;由本站小编进行发布,目前浏览的小伙伴达到23,感谢你们的支持,后期1234啦小编会继续为大家更新更多相关的文章,希望广大网友多多关注1234啦娱乐头条栏目,如果觉得本站不错,那就给我们一个分享的支持吧!